海河两岸
当你从北京南站出发,乘坐京津城际延伸线仅需45分钟,就会到达于家堡高铁站。走出这一枚如静卧在海河河畔的巨大银灰色贝壳,目光与渤海之滨一片海阔天蓝、楼厦林立的区域交织,就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国际化都市之风。是的,你来到了令人激情澎湃的滨海之心、世界入口——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
这里背靠京津,面朝大海,联通世界。而其自身,则居于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天津滨海新区的核心。在人们的习惯中,都愿意将这块风水宝地称作“于家堡”。
“2016年全年中心商务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1.2%,连续两年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117.29亿元,同比增长1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28亿元,同比增长25%;可支配财力85.8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内联引资173亿元,同比增长8.8%……”从躺在纸上的图画,到如今巍然崛起,似乎弹指一挥间。数字无言,发展有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迭加的背景下,中心商务区在改革创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驶入发展快车道,如今已展露乘风直上之势。
协同发展先锋打造京津冀企业总部聚集区
如果说中心商务区这片商机宝地宛如一枚钻石,在每个机遇的角度都熠熠生辉。那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更是风采卓然。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更是摆在中心商务区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到天津工作以来,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窗口期,用“抢”的精神加快承接北京优质资源要素转移疏解。
机遇垂青,还需实力“应门”。中心商务区充分利用自贸区体制优势和双创基地的政策优势,以及交通优势和载体优势,紧紧把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这一主题,加强京津滨发展轴联动。
中心商务区把北京作为招商的主战场。记者获悉,2016年已落地央企二级总部两家:一是经中国保监会、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人保集团设立的人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首期实缴注册资本金10亿元人民币,这是全国保险公司中成立的第一个金融服务公司;二是中船重工集团设立的中船重工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人民币。他们还引进了中国人寿、腾讯集团、中信银行发起的滨海(天津)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国新商业保理等17家央企三级机构项目落地为依托,形成央企集中聚集的良好态势。
中心商务区亦紧盯“民企500强”榜单,营造“国民共进”的态势。其中中国泛海集团设立亚太寰宇投资有限公司等3家投资机构,注册资本合计220亿元。
与此同时,他们瞄准跨境电子商务、科技互联网等高成长性行业,积极引进“撬动一家可以带动一片”的行业龙头以及在技术、渠道、商业模式上具有独特优势和上市潜力的优质企业。
十年发展,中心商务区“中心”概念也愈加显现。60余座现代化楼宇拔地而起,以高性价比为京冀企业提供高端、舒适入驻空间。同时,随着综合交通、能源保障、生活配套、社会事业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的竣工投用,医疗教育无忧、宜居国际都市的形象也让京冀企业的员工愿意来、留得住。
去年,中心商务区高铁开通,每天约15对城际列车往返于北京和于家堡之间,一小时同城化交通圈形成,进一步促进了京、津、滨之间的商务人流、旅游人流、居住人流的交通往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心商务区正用更多的努力扮演着协同发展先锋的角色。力争用3到5年时间,把于家堡建设成体制先进、机制灵活、高度开放、环境优越、功能完善、产业高端的京津冀总部集聚区和服务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全面改革前沿抢占制度创新“高地”
“不做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要抢占制度创新的高地。”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主任郑伟铭如是说。
“天津发展看滨海,滨海的核心是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不断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探索,走出了一条领先全国的“受理标准化、审批合一化、政务网络化、人员专业化、服务定制化”的新路,进一步简化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企业办事少跑腿。
中心商务区先后上线了“双创通”PC端网络办事平台和手机端微信办事平台,8+X项服务基本涵盖企业办事行政审批的所有事项。服务管家只要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可以提供全天候审批服务,企业办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全部事项的受理。
此外,中心商务区进一步简化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业务的程序,并变以往企业要件填写“填空题”、“问答题”为“选择题”。企业只需轻移鼠标点选提交,即可完成申请。既缩减了填写申报时间,也避免了反复修改,提高了办事效率。
预约预审系统是指企业办事人可登录该系统,预先下载填写所要办理事项的要件列表、表格等,按照标准要求填写后提交,由审批人员后台审核无误后,发放预约号码,办事人可预约未来3天内的任意时间到服务大厅办事。2016年以来,通过该系统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数量占同期窗口受理这项业务总量46.98%。
中心商务区是全国首例通过充分研究前置许可与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登记之间的关联关系,推动相关行政审批“多项合一”,实现一次受理、一次办结,行政办事效率再次提速。
此外,中心商务区推出“团队+基地”指导式的规划服务以及“平台+联盟”指引式的产业服务。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中心商务区的营商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在滨海新区功能区工作企业满意度测评调查中,中心商务区是唯一一个得分超过90分的功能区。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服务大厅
双创示范基地打造创新创业沃土
“你或许没有钱、没有背景,但只要你有创业的激情与勇气,有创新的想法与点子,于家堡就帮助你实现梦想。”郑伟铭主任的一番话,完美阐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宗旨。
天津于家堡双创示范基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内,于2015年9月21日开始启动建设,2016年5月获批确立全国首批28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之一。
一年多以来,天津于家堡双创示范基地充分运用自贸区体制特色和自创区政策特色的联动优势,突出区域政府的服务特色,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提供了强大的创新驱动力,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截至2016年12月上旬,在于家堡双创示范基地注册落户的双创企业累计已达4390家,其中金融类企业474家、商贸类企业2369家、科技类企业1285家、文化创意类企业262家,产业聚集效应明显。目前已有腾讯众创空间等11家众创空间投入运营,涌现出200家左右的明星企业。
近日,中心商务区出台了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工作方案。力争经过3年的时间,将天津于家堡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成为京津冀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创新型产业发展先导区、开放创新创业先行区和协同创新创业示范区。
日前,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已经成立,相关工作已开始推进。天津双创示范基地还将陆续出台各项政策举措,政策涉及范围涵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双创人才流动、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等五大方面。
到2018年,示范基地将吸纳一批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创业资源要素,聚集各类创新创业主体超过6000家,累计培育引进领军企业60家,落户众创空间达25家,天使投资机构超过200家,建成具有全国示范引领作用和品牌影响力双创示范基地。
对外开放门户打开通向世界新窗口
环球购
“开放的中心商务区是世界的机遇,开放的世界是中心商务区的舞台。”
天津90%创新型金融在于家堡,中心商务区将打造北方金融重镇。依照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规划,中心商务区的重点任务是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因此,他们充分利用京津冀、自贸区等机遇与政策优势,在央企创新型金融业务、私募基金与大资管、跨境投融资等领域持续创新,正在形成产业特色与集聚效应,积累了一批创新型操作案例。一是与在京央企展开全面合作,已有超过40家央企在中心商务区落地了120余个创新型金融项目,投资规模超过600亿元,在谈项目超过50个,并且正在与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产融结合创新试点。二是推动大资管创新,仅今年前11个月资管板块募集规模近1000亿元。三是推动了一批创新型机构落地。四是推动了一批创新型金融业务。如中国北方第一单QDLP业务,天津第一单QFLP业务,国内第一单新三板反向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国内保理公司最大的一单ABS产品等等。
近期,由中国人寿、腾讯集团、中信银行发起的滨海(天津)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是第一家以“滨海”作为字头的金融资产交易所,将来有望与上海的陆金所形成竞争;中国银监会所属的中国金融租赁协会、中国保监会所属的全国保险中介协会、中国人民银行所属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大数据公司已经确定落户于家堡并实际办公,这是天津首次有金融类全国性行业协会集中落户,将对于家堡成为真正的金融重镇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金融创新屡创佳绩的同时,中心商务区在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产业上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心商务区环球购则积极探索跨境电商O2O、传统贸易、分送集报三大跨境贸易模式,成为促进贸易升级、积极发展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的突破口,在滨海新区掀起了一股“异国购”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