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务网 ----年--月--日 星期 -
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打造京津冀产业协同新高地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1-03-10 08:40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地产业对接协作等重点领域已取得累累硕果。进入“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如何实现新突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建议,加快构建现代化新型首都圈,以新规划引领新产业、以通勤圈重构新功能、以数字化赋能新模式,打造京津冀产业协同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高质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在产业协同上形成新突破。”连玉明说,探索一条不同于长三角城市群、有别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具有首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新路径,既是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迫切要求,也是高质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标志。应推动产业协同从行政主导性建设向市场主导性发展转变,从定向布局向带动周边转变。

“打造京津冀产业协同新高地,应通过数字化建构一体化发展机制,赋能协同治理新模式。”连玉明建议,以数字技术打破地域分割,以数字思维突破区域限制,全方位系统性地推动资源要素在京津冀地区及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还应在京津冀地区超前谋划与优先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联动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消除数字鸿沟,解决城域、城际、城乡差距及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数字化建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发挥首都的数字化优势,全面提升对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吸引集聚能力,发挥对周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和示范作用。

连玉明说,交通是产业发展的前提之一。目前“环京1.5小时区域交通圈”已基本形成,实现了要素的流动和通达。应在此基础上向“1.5小时区域通勤圈”升级,推动地铁向周边延伸,重点解决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交通连接与功能重构。织密市域(市郊)铁路网络,重点解决北京远郊区城市组团和周边产业功能区交通串联与职住平衡问题。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关于我们

主办: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发布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52 津ICP备05010518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发布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52 津ICP备05010518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91号

IE版本小于10,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