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李娟: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河北区副区长王荃先生,河北区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李錾先生,河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付锐先生,河北区民政局副局长辛永江先生,为大家介绍河北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回应群众关切的城市更新、社区治理、优质办学等热点问题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荃先生介绍河北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河北区副区长 王荃: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河北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百姓的情况。首先,我代表河北区委、区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河北区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河北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建设品质实力之城、创新活力之城、文化魅力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平安幸福之城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奋力建设“海河人文地 活力新河北”。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北区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有力提升。
一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全面落实新理念、加速引育新动能,经济活力持续增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把握历史性窗口期,打造以大意风区为代表的首都高端要素转移承载地,力争成为唱好京津“双城记”的重要舞台。积极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181个北京项目,协议投资额279.85亿元,与京冀各地区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瞄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门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累计实现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427.36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73亿美元。高效实施“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今年前三季度更是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86.5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9.52%,同比增长147%。特别是我们举全区之力,打造大意风区龙头增长极,围绕建设“天津城市会客厅”这一目标,启动风貌建筑、城市道路等配套设施改造工程,提升百年建筑的颜值。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统领,深入挖掘洋楼、名人故居历史文化底蕴,引进德云社恢复民主剧场演出功能,重点引入国际、国内“首进”天津的品牌,推进品牌与意风区跨界联动,自“五一”重装焕新亮相以来,人气商气持续火爆。目前,大意风区聚集了全区23.4%的规上企业、32.6%的新动能企业,引入华为天津区域总部、国网电商科技、数智金融法庭等一批创新企业和项目,逐步形成创新生态圈,区域创新氛围更加浓厚。下一步,我们将打造与意风区风格相融合的建筑设计形态和专属特色产品,以文化为灵魂、商业为载体,营造意风区独有的“特色旗舰店”,持之以恒地进行精雕细琢和升级迭代,使之成为国内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做到既有活力又有品位。
二是始终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城区宜居水平不断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北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相互促进。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里子”与“面子”同步打造,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形象明显升级、持续蜕变。大力度开发建设,“十三五”期间开工面积576.83万平方米,累计竣工面积218.29万平方米。中铁国际城、诺德中心、旺海国际等商业综合体相继投入使用,形成北运河、新开河、金钟河大街等新兴居住板块。新建提升绿化面积11.9万平方米,提升整体景观效果。高质量完成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任务和335个老旧小区改造,5万余名群众告别低矮潮湿的棚户区,居住条件发生实质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新建和提升道路89条,完成1004个排水设施混接点、81个合流制小区改造工程,慢行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加强海河沿线灯光和基础设施维护,持续提升意风区、摩天轮商圈景观品质。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拆除25万平方米违法建设,保持全区新建违法建设“动态为零”。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程,分类收集设施覆盖率、公共机构强制分类率均达到100%。健全市容环境常态长效治理机制,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毫不放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建提升9座公园、165万平方米绿地。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持续居中心城区前列,截至2021年9月份,我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 平均浓度分别较2016年同期改善28.55%、45.31%,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有力提升。用心用情用力补短板、惠民生、增幸福,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努力打造生活成本低、公共服务优、社会环境稳的安居乐业中心城区,坚持以优质服务和便民利民为导向,民生领域争创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走在了全市前列。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来家坐坐、向您汇报”活动,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系,获得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称号。每年高标准实施20项民心工程,解决了一批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坚持以困难群众的需求为政策导向,健全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做好精准帮扶和救助工作,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054亿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就业18.2万人次,共引进海河英才19955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十五分钟”养老生活服务圈,推进精细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事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精准发放居家养老补贴,推进“互联网+养老”(“5G+智慧养老”信息化建设),提升老人家食堂、养老院等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了弱有所扶、老有颐养。坚持“房住不炒”,落实调控政策,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稳步推进“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法治化、智慧化、专业化水平。健全网格化管理、“吹哨报到”等机制,稳妥完成“飞地”综合治理等工作。
四是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树立办“一流教育”的雄心壮志,在“五育并举”上持续用力,扎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双减”工作,充分发挥了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学校联盟等发展得到新提升,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优化了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启动义务教育资源建设三年计划,新建提升了15所学校、幼儿园,基础教育学位比2016年增长1.4万个。今年,我们有3个新建、改扩建小学项目和4个接收配套幼儿园项目陆续竣工投入使用,满足了居民群众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期待。全面建设健康河北,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持续增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医联体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加强医养结合工作,持续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保障妇女儿童健康,高标准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国家卫生区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多措并举全面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繁荣发展文化体育等事业。着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街居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天津市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不断延伸图书馆服务领域,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举办“美丽河北”文化旅游节、旅游推介会,持续扩大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扎实推进文博事业,全力做好文物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挖掘和发展各类非遗资源。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区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体育服务中心,有序推进健康步道建设,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营造崇尚运动、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提高群众身体素质。
以上,就是河北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一些具体工作。衷心希望各位来宾和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关注、支持河北区发展,对河北区发展多提宝贵意见!祝愿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腾达、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荃先生。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津云:今年天津市下发了《天津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实施方案》,请问河北区在城市更新方面下一步主要工作思路是什么?
河北区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 李錾:好的,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天津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实施方案》公布后,河北区的居民也非常关注城市更新工作,成立了工作专班进行推动。刚刚王荃副区长也介绍“十三五”期间,河北区在城市更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三十五中等5大片成片棚户区和日纬路等32处零散棚改任务,先后对64个小区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完成了81个合流制小区改造工程。下半年开始,我们对城市更新工作涉及的任务进行了摸排,划定城市更新单元,依据河北区整体规划,结合“艺术之城、重生之城、年轻之城”三大区域发展需求,科学编制城市更新规划和计划,建立项目库。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转变工作思路。城市更新不是房地产开发、不是房屋征收,由“开发方式”向“经营模式”转变,不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和经济利益。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模式,鼓励产权人和受益人共同出资参与改造。
要坚持改善民生。强弱项、补短板,聚焦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诉求和改善居住安全条件的迫切需求,真正把安全摆在第一位,让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切实得到明显改善。“十四五”期间,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今年启动了东窑洼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4000余户,2022年至2025年完成剩余30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切实提升居民的居住条件。月牙河街片区整体进行提升,涉及41个小区,计划2022年启动。非成套住房改造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目前正在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切实可行的改造计划。
要推动城市发展。对功能偏离需求、利用效率低下、环境品质不高的存量片区挖潜提效,提升功能品质、释放发展活力。依托老旧厂区,打造新兴产业载体,通广科技园提升改造项目正在进行论证。改造老旧街区,发展新兴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继续大力推进意风区提升改造工作,打造展现天津国际化大都市风采的城市会客厅。依托地铁金钟河大街站,清华大学陆化普教授带队正在进行TOD规划设计,就片区整体的产业规划、发展定位进行研究,打造国内一流的TOD开发模式。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天津日报: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作,联系千家万户,刚刚王荃副区长的介绍中,我们也感受到河北区打造“一流教育”的坚定信心,请问河北区在办好百姓身边好学校方面有哪些举措?
河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付锐: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可以说河北区始终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百姓身边的好学校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方面,我们在新建改扩建校舍和布局调整上发力,让百姓身边的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十三五”以来,河北区新建、改扩建小学(幼儿园)6所、接收配套9所,总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新增小学学位5020个、学前教育学位6120个,打破了新开河南北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格局。此外,我们还对58个单位、73个校(园)区的校舍、操场等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具体到今年,我们有3个新建、改扩建小学项目和4个接收配套幼儿园项目陆续竣工交付,满足了区域居民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期待。
另一方面,我们在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求突破,让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越来越大,受益居民越来越多。今年,我们进一步深化育婴里小学集团化办学,将新接收的杨桥大街配套小学纳入育婴里教育集团,命名为育婴里第四小学,扩大了集团化的办学规模,学区片涵盖了人口增长较快的新开河—天泰路地区。我们还启动了昆一小学等集团化办学,优质资源整体提升带动作用凸显。自2015年起,我区的小外南普小学与外大附校(俗称“小外”)已连续合作办学6年,合作成效显著,小外南普小学已经成为南口路—铁东路地区一所特色鲜明、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的优质品牌学校。
在充分借重驻区市级优质教育资源方面,我们今年还有新动作:河北区政府与天津外国语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建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河北外国语中学,当年完成招生318人,进一步激发了我区第二学区片初中校的办学活力。我们还恢复了天士力中学招生,招收初中新生359人、高中新生160人,这所河北区的老牌民办中学给全区中小学毕业生提供了升学新选择。此外,我区不断深化教师交流工作,今年,中小学、幼儿园交流教师268人,其中骨干教师占比超过五成,各校教师资源得到更合理调配,学生身边的好老师越来越多。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香港商报:我们了解到,今年4月河北区将社会救助待遇的确认权限下放到了街道办事处,请问是出于哪方面考虑将权限进行下放?下放后有什么具体效果吗?
河北区民政局副局长 辛永江:好的,您的问题由我来回答。从背景上来说,2019年,河北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区,我们经过调研,先在两个街道尝试了将社会救助确认权限进行下放,“救助不到位、帮扶不及时”以及错保、漏保等情况得到显著解决,受助困难群众纷纷点赞。为进一步有效推进民政工作“放、管、服”改革,巩固推广试点改革创新成果,经过去年一年的准备,今年4月我们在10个街道全部推行了社会救助确认权限下放工作。下放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是实现救助审批与监管职能分离。“救助确认权下放”就是将低保、低收入家庭和特困供养人员的审批环节由区民政局变为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工作重心从救助待遇确认转移到救助工作监督,街道办事处在前期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可直接对该家庭是否符合救助资格进行确认,真正提升了救助对象认定精准度和实效性,全面实现了“受理-审核-审批-监管”的有效分离。
其次是打破户籍限制,实现便民利民。考虑到河北区老旧小区多、人户分离家庭多的现状,结合审批权限下放,打破原来仅可在户籍地申请救助的限制,变更为凡具有河北区内常住户口且长期居住地在本区十个街道的人户分离家庭,可就近在居住地提交救助申请,由街道办事处之间进行转介、受理,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再次是提高审批效率,困难群众受益。在审核过程中,减少了原流程中社区民主评议环节,在进行家庭状况调查后直接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直接进入街道联席评议环节,尽量缩短各环节时限。通过权限下放,困难群众从申请到待遇确认,由原先的近38个工作日减少到18个工作日,大大提升了救助时效,提高了为民服务效率。从4月实施社会救助确认权限下放以来,我区各街道共审批新增救助家庭391户589人。
四是建立一事一议,兜牢社会保障。结合此次权限下放,对个别不符合现行救助标准但实际生活确实存在困难的特殊家庭,如赡抚养人长期失联导致无法履行赡抚养义务、暂时无法核定家庭财产状况等情况,通过街道办事处、社区开展实地走访、调查核实,赋权街道领导班子会议进行评议,对申请人的社会救助资格做出认定,真正对困难群众帮得到位、救得及时。现已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各类困难群众个案23例。
更加细致的一些案例,咱们可以在发布会后进一步沟通,谢谢大家!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相关文档:
关于开展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重点工作检查验收的通知
附件: |
|
主办: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发布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52 津ICP备05010518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91号
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8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